登陆  注册
首页 > 农民说事 > 列表

新冠后遗症不仅仅导致肺炎 研究显示新冠后遗症对神经系统存在伤害

发布时间: 2022/12/11 9:09:56 人气: 794

按照临床定义,后遗症是指“病后遗留的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等症状”。据报道,感染新冠病毒后,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症状超过4周,且不能用其他诊断加以解释,可称为新冠后遗症。目前科学界对新冠后遗症的认识还不够明确,“新冠后遗症并非单纯的疾病,更应被视为多种症状的混合体”。

肺炎 研究显示新冠后遗症对神经系统存在伤害/>

对大多数人来说,新冠病毒是一种主要侵袭肺的呼吸道病毒。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,感染新冠病毒之后,许多症状已经扩散到了肺部。这意味着新冠感染不仅仅是导致肺炎的原因。

“2020柳叶刀-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”专家提出新冠肺炎的主要致病机制是病毒本身所致的不平衡,导致免疫应答不平衡。

在武汉的早期重症病例中,许多病例出现了多器官功能障碍,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代谢性酸中毒、内环境紊乱、急性肾损伤、肝损伤、血栓栓塞事件、心脏损伤,甚至是神经内科的临床表现。

四月份,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八版修订版)》显示,新冠肺炎造成的病理变化除了涉及肺脏外,还涉及脾脏、肺门淋巴结和骨髓、血管、肝和胆囊、肾等其他器官。

七月份,《柳叶刀》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,通过来自56个国家已被证实或怀疑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的反馈,研究人员从10个器官系统收集了超过200种“长期新冠”症状。

新冠后遗症不仅仅导致肺炎

我们追踪这些病人7个月以来的66个症状,结果发现,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康复时间超过35周。这200多种症状中,患者平均出现了55.9种症状,涉及到9.1个器官系统。半年后,超过50%的康复者出现了诸如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。

除可能涉及多个器官、多种症状外,感染新冠后遗症的人群范围正在扩大。

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主任FrancisCurlins博士在四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引述一项研究显示,11%-15%的被感染的年轻人“最终会出现这种长期后果”。

新冠后遗症影响神经系统?

需要指出的是,许多研究都提到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。

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两种。,感染初期出现嗅觉、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受损所致。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时,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“突破”的情况。

如果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,理论上可以认为该病毒侵犯了中枢神经系统。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是很常见的,随着对新冠康复者的长期观察,将来应该会有更多的证据。

事实上,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“突破”是有迹可循的。

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搐、意识障碍,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。这个病人的脑脊液中,医生发现了新冠状病毒的核酸,提示该病毒可能是造成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。但部分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可能性并不大,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,还需突破血脑屏障。

2020年8月,由香港大学等多个单位联合在《细胞研究》(CellResearch)上发表的论文指出,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神经系统,也可能感染人类大脑中的皮层神经元和祖细胞。

新冠病毒对人的影响是全身性的,可累及各个器官。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不一定是原发性的,也可能是其他并发症引起的继发性反应。举例来说,感染新冠病毒后,由于心脏、肺或其他器官的并发症而引起的缺血、缺氧症状,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。

新冠后遗症不仅仅导致肺炎

我们不能把新冠病毒感染单纯视为急性传染病。急性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,而且不应局限于肺功能康复,而应拓展诊疗思路,如血栓预防、心脏及中枢神经功能康复等,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揭示其背后的机制。

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导致新冠后遗症呢?最近的一些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答案。

九月二日,据《今日美国》等媒体报道,新冠病毒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解释是,新冠病毒会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,从而损害身体器官。最近,另一项发表在《血栓与止血杂志》上的研究指出,新的证据表明,凝血可能是导致“长期新冠”的根源。

还有一些推测认为,造成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:一、病毒及其残留物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;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,身体需要愈合,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;三是因为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,它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。

许多专家和医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就目前而言,新冠病毒感染后,的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,但其具体原因还没有确定。

关于新冠病人出院后抗体的变化及其影响,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,包括到底哪种免疫反应在抗病毒免疫中起决定性作用,抗体外还存在哪些免疫保护机制,抗体水平要达到多高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。

病人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降低后,他们是否有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,以及多久之后会再次感染,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。

·上篇:一家子有人阳了,一老一小怎么办??专家解读
·下篇:健康码三年后退场,专家建议这类隐私数据应销毁或封存
还没有对此评论!
评论
☆差评 ☆☆中评 ☆☆☆好评
☆☆☆☆4星好评 ☆☆☆☆☆5星好评